bì lǐ

避李

拼音
bì lǐ
注音
ㄅㄧˋ ㄌㄧˇ

避李的意思

词语解释

避李bì lǐ

  1. 《旧唐书·李泌传》:“﹝泌﹞权逾宰相……寻为中书令崔圆、幸臣李辅国害其能,将有不利于泌。泌惧,乞游衡山,优诏许之。”后用作良臣避害之典。

引证解释

  1. 《旧唐书·李泌传》:“﹝ 泌 ﹞权逾宰相……寻为中书令 崔圆 、倖臣 李辅国 害其能,将有不利於 泌。

    泌 惧,乞游 衡山,优詔许之。”
    后用作良臣避害之典。 清•王夫之 南岳赋》:“鄴侯 避 李 而挂冠, 致堂 却 檜 而躡屩。”

网络解释

避李避李,读音为bì lǐ,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用作良臣避害之典。

避李的字义分解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7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 ~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姓。通“理”。(①古代狱官,法官。②道理,规律。③惩治。④星名。)"]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16

    ["躲,设法躲开。 ~雨。~暑。~世。~讳。回~。~重就轻。~世绝俗。防止。 ~免。~孕。~嫌。~雷针。"]详细解释

避李的分字组词

避李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