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模糊查询,支持通配符和拼音查询, 帮助 。
箫与鼓。泛指乐奏。
引南朝•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簫鼓陈, 燕 赵 歌兮伤美人。”宋•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明•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楼船簫鼓交龙旆,想赴京时半肩行李,从今一洗当年耻。”清•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亦指军乐。 唐•李白 《发白马》诗:“将军发白马,旌节渡 黄河。簫鼓聒山岳,沧溟涌涛波。”
["①管乐器名,古代的“排箫”是许多管子排在一起的,现代用一根管子,竖着吹,亦称“洞箫”。②弓的末端。"]详细解释
["①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如 ~乐( yuè )。~角( jiǎo )。大~。②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如 耳~。石~。③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如 ~吹。~噪。④发动,使振作起来。如 ~励。~动。~舞。一~作气。⑤高起,凸出。如 ~包。~胀。⑥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详细解释
gǔ shuāi lì jié
xiàng jiăo gǔ
gǔ shǒu
hé gǔ
zhàn gǔ
gǔ chuí
gǔ qì
gǔ biàn
gǔ zú
qí xiāo
gǔ rén
chén gǔ
gǔ dàng
gǔ lì
jīng gǔ
gǔ wěi
xiàn gǔ
fàn gǔ
yá gǔ
dú xiāo
kuí gǔ
gǔ quàn
duì niú gǔ huáng
gǔ lún
xiāng lǐ yà gǔ
luó gǔ diăn ér
fā gǔ
gǔ qū
fēng gǔ
yáng gǔ
gǔ páo
dīng táo tuó gǔ
jī gǔ shēng táng
cūn xiāo shè gǔ
xī gǔ yăn q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