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模糊查询,支持通配符和拼音查询, 帮助 。
盘旋如螺状的发髻。
引元•张可久 《凭阑人·席上分题》曲:“粧淡亭亭堆髻螺,歌缓盈盈停眼波。”明•徐复祚 《红梨记·潜窥》:“则恐怕露溼渍纤罗,则恐怕树影参差搅鬆髻螺。”清•舒位 《黔苗竹枝词·龙家苗之一》:“狗耳亭苕綰髻螺,鬼竿影里两婆娑。”
yā ér jūn ㄧㄚ ㄦˊ ㄐㄩㄣ
鸦儿军
亦作“鵶儿军”。 指由骁勇善战的少年组成的军队。《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上》:“ 克用 少骁勇,军中号曰‘李鵶儿’……﹝ 中和 ﹞三年正月,出于 河中 ,进屯 乾坑 。 巢 党惊曰:‘鵶儿军至矣!’” 清 赵翼 《甘将军庙神鸦歌》:“独是当日所部未有鵶儿军,既不闻雁子都以鸟纪,又不闻黑云队以色分。” 黄节 《宴集桃李花下》诗:“岂无鸦儿军,不可收指臂。”
["①软体动物,体外包着锥形、纺锤形或椭圆形的硬壳,上有旋纹。如 ~蛳。田~。海~。~号。~钿。法~(用海螺壳做成的佛教乐器)。②像螺壳纹理的。如 ~纹。~旋。~钉。~母。~栓。~髻(古代妇女似螺壳的发形)。③同“脶”。"]详细解释
["◎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如 ~丫。~鬟。发~。"]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