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军
- 拼音
- biān jūn
- 注音
- ㄅㄧㄢ ㄐㄩㄣ
- 繁体
- 邊軍
边军的意思
词语解释
边军
引证解释
引唐•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吾以为边军皆不知耕作,开口望哺。”
元•姚燧 《南京路总管张公墓志铭》:“言归闻之上,幸止边军无岁入。”
明•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一:“工匠处斩,家口发充边军。”
清•顾炎武 《感事》诗:“边军严不发,驛使去空还。”
网络解释
"边军"一词本义指中国历史上的中原古代封建王朝的国家或地区交界处戍卫边境的军队,屯居在东西南北四方边境,是从各个地方调上来的精锐部队,担任边防的军队主力,也是各王朝最精锐的野战部队。常年与各方少数民族大战,且训练有素。
1368年明朝建国,设九大塞王,统辖漠南诸卫所。永乐之后漠南诸卫所逐渐废除或内迁只剩九边重镇。九边重镇是指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
历朝的名将们也都争战边境,对军中的军纪执行彻底。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稳固边疆,大力选拔内地各处精锐编入边军,历经战争考验,军队战力强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