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n yú

羡余

拼音
xiàn yú
注音
ㄒㄧㄢˋ ㄩˊ
繁体
羨餘

羡余的意思

词语解释

羡余xiàn yú

  1. 封建时代地方官吏向人民勒索定期送给皇帝各种附加税。

    蔡京又设法搜求羡余钱粮,以助供应。——小五义

    present additional taxes to the emperor regularly;

引证解释

  1. 盈馀;剩馀。

    三国诸葛亮 《将苑·击势》:“粮食羡餘,甲兵坚利。”
    唐•颜真卿 《柳恽西亭记》:“邑宰 李清•请而修之,以攄众君子之意。役不烦费,财有羡餘。”
    宋 司马光 《言拣兵上殿札子》:“方今天安乐无虞,而府库之积,随得随散,曾无羡餘。”

  2. 以后地方官员赋税盈馀的名义朝廷进贡财物

    新唐书·食货志二》:“淮南 节度使 杜亚 等皆徼射恩泽,以常赋入贡,名为羡餘。”
    唐•白居易 《重赋》诗:“繒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餘物,随月献至尊。”
    《宋史·食货志下一》:“时又有 元丰库,则杂储诸司羡餘钱。”
    《明史·食货志三》:“世宗 时, 闽 广 进羡餘,户部请责他省巡按岁一贡献如例。”

  3. 清 代州县在正赋外还增征附加额,这部分收入除去实际耗费和归州县官吏支配以外,其馀的解送上司,名为羡馀。

    清•顾炎武 《钱粮论下》:“於是正赋之加焉十二三,而杂赋之加焉或至於十七八矣。解之藩司,谓之羡餘。”
    《清史稿·食货志一》:“乾隆 元年豁免 广东 屯田羡餘,因除各省军田额外加徵例。”

国语辞典

羡余xiàn yú

  1. 盈余的赋税。

    《新唐书·卷一六六·令狐楚传》:「方营景陵,诏楚为使,而亲吏韦正牧、奉天令于翚等不偿佣钱十五万缗,楚献以为羡余,怨诉系路。」
    唐·白居易〈秦中吟·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如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

网络解释

羡余羡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xiàn yú,英文翻译是present additional taxes to the emperor regularly;redundancy;Admired。古代意思是封建时代地方官吏向人民勒索来定期送给皇帝的各种附加税。现代汉语意思是,某一个语言组合中有多余成分而不视为“赘疣”,称为语言的“羡余现象(“羡余”即“余剩”)。

羡余的字义分解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7

    ["文言代词,我:“~将老”。剩下来的,多出来的。 剩~。~粮。~兴。~悸。~孽。节~。~生。~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勇可贾( gǔ )(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 十~人。后:“劳动之~,欢歌笑语。”农历四月的别称。姓。"]详细解释

  • 拼音 xiàn 部首 总笔画 12

    ["因喜爱而希望得到。 贪~。~慕。~妒。艳~。临渊~鱼。有余,余剩。 余~。“以~补不足”。姓。"]详细解释

羡余的分字组词

羡余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