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àn ān qī zǐ

建安七子

拼音
jiàn ān qī zǐ
注音
ㄐㄧㄢˋ ㄢ ㄑㄧ ㄗˇ

建安七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建安七子jiàn ān qī zǐ

  1. 汉末建安(献帝年号时期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七人,同时文学齐名曹丕《典论·论文云:“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后世称为建安七子”。又以同居邺中,也称“邺中七子”。

引证解释

  1. 后世因称为“建安七子”。又以同居 邺中,也称“鄴中七子”。后世因称为“建安七子”。又以同居 邺中,也称“鄴中七子”。

    汉•末 建安 ( 献帝 年号)时期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 和 刘桢 七人,同时以文学齐名曹丕 《典论·论文》云:“斯七子者,於学无所遗,於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驥騄於千里,仰齐足并驰。”

国语辞典

建安七子jiàn ān qī zǐ

  1. 东汉献帝建安年间,文学界著名的七位作家,即孔融、陈琳、王粲、阮瑀、应玚、刘桢、徐干等七人。因共居于邺都(今河北省临漳县西)​,故也称为「邺下七子」。

网络解释

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变化获得安定富贵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而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中,又号“邺中七子”。

他们对于诗、赋、散文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建安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汉末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

建安七子的字义分解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2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3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 ~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植物的果实、种子。 菜~。瓜~儿。~实。动物的卵。 鱼~。蚕~。幼小的,小的。 ~鸡。~畜。~城。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 ~弹( dàn )。棋~儿。与“母”相对。 ~金(利息)。~母扣。~音(辅音)。对人的称呼。 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孔~。先秦诸~。地支的第一位,属鼠。 ~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用于计时。 ~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爵。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 旗~。乱~。胖~。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 敲了两下~门。姓。"]详细解释

  • 拼音 ān 部首 总笔画 6

    ["平静,稳定。 ~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 ~民。~慰。~抚。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 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没有危险,不受威胁。 平~。转危为~。装设。 ~置。~家立业。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 他~的什么心?疑问词,哪里。 ~能如此?姓。"]详细解释

  • 拼音 jiàn 部首 总笔画 8

    ["立,设置,成立。 ~立(a.开始成立;b.开始产生,开始形成)。~树(建立功业,或所建立的功业)。~国。~都( dū )。~党。~军。~交。~设。~功立业。造,筑。 ~造。~筑。修~。新~。兴( xīng )~。筹~。提出,倡议。 ~议。~策(出谋献策)。指中国福建省。 ~兰。北斗的斗柄所指的方位。斗柄农历每月所指的方位不同,因此“建”亦转指月份(亦称“月建”、“月尽”) 大~(农历有三十天的月份,亦称“大尽”)。小~(农历有二十九天的月份,亦称“小尽”)。"]详细解释

建安七子的分字组词

建安七子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