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yōng

中庸

拼音
zhōng yōng
注音
ㄓㄨㄥ ㄩㄥ
词性
名词 形容词
近义词
中和
反义词
极端

中庸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中庸zhōng yōng

  1. 儒家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论语·雍也》

    the golden mea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2. 见“四书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3. 德才平常;中材。

    材能不及中庸。——汉·贾谊《过秦论》

    mediare;

翻译

  • 英语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one of the Four Books 四書|四书[Si4 shu1], golden mean (Confucianism)​, (literary)​ (of person)​ mediocre, ordinary
  • 德语 Mäßigung (S)​, moderat (Adj)​
  • 法语 Zhong Yong

引证解释

  1. 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唐•柳宗元 《祭吕衡州温文》:“洎乎获友君子,乃知适於中庸,削去邪杂,显陈直正。”
    明•姚士麟 《见只编》卷中:“但恐违中庸,行怪不可率。”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判其曲直,辨其诚伪,校其得失,衡其是非,必可修一中庸之道。”

  2. 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

    鲁迅 华盖集·通讯:“惰性表现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是听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

  3. 中等;平常。

    荀子·王制》:“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唐•刘知几 《史通·品藻:“上智、中庸等差有叙。”

  4. 指中等、平庸的人。

    文选·贾谊<过秦论>》:“材能不及中庸。”
    李善 注:“言不及中等庸人也。”
    《晋书·高光传论》:“下士竞而文,中庸静而质。”
    清•俞樾 《茶香室续钞·三阶:“言人有三等,贤、愚、中庸。”

国语辞典

中庸zhōng yōng

  1. 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中庸。」

  2. 才德平凡,指一般常人

    《文选·贾谊·过秦论》:「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3. 礼记篇名。相传为子思所作,阐述中庸之道。宋朱熹将其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4. 流行语中间臃肿

    如:「人到中年身材中庸起来。」

网络解释

中庸 (汉语词语)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宋朝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中庸的字义分解

  • 拼音 zhōngzhòng 部首 总笔画 4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 ~心。当( dàng )~。~原。~华。在一定范围内,里面。 暗~。房~。~饱。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 ~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在研究~。特指“中国” ~式。~文。适于,合于。 ~看。","恰好合上。 ~选。~奖。~意(会意,满意)。受到,遭受。 ~毒。~计。科举考试被录取。 ~举。~状元。"]详细解释

  • 拼音 yōng 部首 广 总笔画 11

    ["平常,不高明的。 平~。~医。~言。~俗。~人。昏~。~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夫。~暗(平凡,愚昧)。~~碌碌(没有志气,没有作为)。需要。 无~细述。无~讳言。岂,怎么。 ~讵(岂,何以,怎么,亦作“庸遽”)。中国唐代一种赋税法。 租~调。功劳。 ~绩(功绩)。古同“佣”,雇佣。"]详细解释

中庸的分字组词

中庸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