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
- 拼音
- miào hào
- 注音
- ㄇㄧㄠˋ ㄏㄠˋ
- 繁体
- 廟號
庙号的意思
词语解释
庙号
引证解释
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引《晋书·成帝纪》:“癸巳,帝崩于 西堂,时年二十二,葬 兴平陵,庙号 显宗。”
唐•刘知几 《史通·称谓》:“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於两 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
唐•颜真卿 《论元皇帝祧迁状》:“昔 汉•朝廷近古,不敢以私灭公,故 前汉 十二帝,为祖、宗者四而已。至 后汉•渐违经意,子孙以推美为先,自 光武 以下,皆有庙号,则祖、宗之名,莫不建也。”
《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单表 北宋•太祖 开基,传至第八代天子,庙号 徽宗。”
国语辞典
庙号
网络解释
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另外,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论定的功用。
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庙号的字义分解
-
号
拼音 hàoháo 部首 口 总笔画 5["①名称。如 国~。年~。字~。②旧指名和字以外的别号。如 如“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③记号,标志。如 信~。暗号。④排定的次序或等级。如 编~。~码。⑤扬言,宣称。如 ~称。项羽兵四十万,~百万。⑥指某种人员。如 病~。伤~。⑦标上记号。如 ~房子。把这件东西~上。⑧号令,命令。如 发号施~令。~召。⑨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如 吹~。~兵。⑩量词,用于人数。如 昨天去了几十~人。","①拖长声音大声呼叫。如 呼~。~叫。②大声哭。如 哀~。~丧。~啕大哭。"]详细解释
-
庙
拼音 miào 部首 广 总笔画 8["①供奉祖先的房屋。如 家~。宗~。太~。②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如 孔~。岳~。寺~。③王宫的前殿,泛指朝廷。如 ~堂。"]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