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ǔ liăng

五两

拼音
wǔ liăng
注音
ㄨˇ ㄌㄧㄤˇ
繁体
五兩

五两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五两wǔ liǎng

  1. 谓两只配成一双。犹言五匹。亦作“五緉”。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代称能用五兵技巧勇士。五兵技巧。

引证解释

  1. 谓两只配成一双。

    《诗·齐风·南山:“葛屨五两,冠緌双止。”
    朱熹 集传:“两,二履也。”
    王夫之 稗疏:“按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以两为一列也。乃与冠緌必双,男女有匹之义合。”

  2. 犹言五匹。

    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贾公彦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
    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
    郑玄 注:“纳币谓昏礼纳徵也。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今谓之匹。”

  3. 五兵技巧。

    吕氏春秋·简选:“晋文公五两之士五乘,鋭卒千人。”
    高诱 注:“两,技也,五技之人。”
    陈奇猷 校释引 金其源 曰:“五两即五技,亦即五兵。士谓勇士。五两之士,谓能用五兵技巧之勇士也。”

  4. 代称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章炳麟 封建考》:“夫 晋•之五两, 吴 之多力、利趾, 越 之习流, 魏 之武卒, 秦 之鋭士,虽出征调,犹选练中程。”

  5. 亦作“五緉”。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

    文选·郭璞<江赋>》:“覘五两动静。”
    李善 注:“兵书曰:‘凡候风法,以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取羽繫其巔,立军营中。’ 许慎 淮南子注曰:‘綄,候风也, 楚 人谓之五两也。’”唐•独孤及 《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斐侍御》诗:“东风满帆来,五两弓弦。”
    宋•贺铸 木兰花词:“朝来著眼沙头认,五两竿摇风色顺。”
    明•张四维 《双烈记·虏循》:“被他火箭飞来紧。我船五緉见火就着。”

网络解释

五两五两,汉语词汇,一两=50克,五两=250克=半斤。古时候的半斤是八两

五两的字义分解

  • 拼音 liǎng 部首 总笔画 7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 ~个黄鹂。~本书。双方。 ~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中国市制重量单位。 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表示不定数目。 ~下子。~着儿( zhāor )。"]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4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 ~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详细解释

五两的分字组词

五两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