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ǐ zhì

礼治

拼音
lǐ zhì
注音
ㄌㄧˇ ㄓˋ
繁体
禮治

礼治的意思

词语解释

礼治lǐ zhì

  1. 礼仪制度道德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这是先秦儒家政治主张

    the operation of government through social institutions; rule of the rites;

引证解释

  1. 儒家提倡一种统治方式。礼,指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一整套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包括政治制度、社会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仪式等。儒家自 孔子 起即提倡礼治要求统治阶级和人民都要各安名位遵守礼制以便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秩序和更有效地统治人民。

网络解释

礼治礼治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以礼治国的思想学说。“礼治”与“法制相对应。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礼同仁是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度形成奴隶社会的礼已逐渐废除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为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他认为礼使社会上的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封建等级制中都有恰当地位,“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礼治的字义分解

  • 拼音 zhì 部首 总笔画 8

    ["管理,处理。 ~理。~家。~丧。~标。~本。~国安邦。自~。统~(a.管理;b.分配)。整理。 ~河。~水。惩办。 ~罪。处( chǔ )~。医疗。 ~病。~疗。医~。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 ~蝗。~蚜虫。从事研究。 ~学。~史。安定。 ~世。~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 府~。~所。姓。"]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5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 婚~。丧( sāng )~。典~。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 ~教( jiào )。~治。克己复~。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 ~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 ~物。~金。献~。古书名,《礼记》的简称。姓。"]详细解释

礼治的分字组词

礼治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