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模糊查询,支持通配符和拼音查询, 帮助 。
烽火台报警之烟。
英beacon; beacon-fire;
亦作“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亦借指战争。见“烽烟”。
引南朝•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广陵 京口,烽烟相望。”唐•姚合 《送李廓侍御赴西川行营》诗:“从今 雟州 路,无復有烽烟。”宋•欧阳修 《寄王仲仪龙图》诗:“威行四境烽烟断,响入青山号令传。”鲁迅 《集外集拾遗·好东西歌》:“南边整天开大会,北边忽地起烽烟。”
烽火燧烟,代称战争。
引宋·欧阳修〈寄渭州王仲仪龙图〉诗:「威行四境烽烟断,响入千山号令传。」清·王鹏运〈八声甘州·是男儿万里惯长征〉词:「只榆关东去,沙虫猿鹤,莽莽烽烟。」
拼音:fēng yān
释义:火台报警之烟,指战争。
出自《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①物质燃烧时所生的气体。如 冒~。硝~。~囱。~雾。~波。~火。~尘。荒无人~。②像烟的。如 ~霞。~霭。~岚。~鬟。③烟气刺激使眼睛流泪或睁不开。如 ~了眼睛。④一年生草本植物。如 ~草。~叶。⑤烟草制成品。如 香~。卷~。纸~。~蒂。⑥指“鸦片”如 大~。~灯。~枪。~馆。"]详细解释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如 ~火( ➊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➋ 喻战争或战乱)。~烟。~燧。~火台。~鼓(烽火和战鼓,指战争)。"]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