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éi qín

雷琴

拼音
léi qín
注音
ㄌㄟˊ ㄑㄧㄣˊ

雷琴的意思

词语解释

雷琴léi qín

  1. 唐代琴工雷威所制作的琴。据唐李肇《唐国史补》载:“蜀中雷氏斵琴,常自品第第一者以玉徽,次者以瑟瑟徽,又次者以金徽,又次者螺蚌之徽。”泛指古代文物

引证解释

  1. 泛指古代文物。

    据 唐•李肇 《唐国史补》载:“蜀 中 雷氏 斵琴,常自品第,第一者以玉徽,次者以瑟瑟徽,又次者以金徽,又次者螺蚌之徽。”
    宋•陆游 《昼卧初起书事》诗:“忽有故人禄米,呼儿先议赎雷琴。”
    清•钱谦益 《寄西蜀尹子求使君》诗之二:“帘阁焚香道气和,雷琴 晋 帖手摩挲。”

国语辞典

雷琴léi qín

  1. 乐器名:(1)​ 称唐代雷俨、雷威、雷霄等名匠所造的七弦琴为「雷琴」。(2)​ 一种弦乐器。铜制琴筒,前口蒙蟒皮,琴杆与弦轴为硬木制成,张弦两根,五度定弦。以马尾弓拉奏。音量较大音色柔和圆润

网络解释

雷琴雷琴民族弦乐器个性特色最为明显的乐器之一,起源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发明人是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兴隆庄沈少明先生。年幼时因病双目失明,十岁拜孤山西村张立全老师学习三弦唱古曲,凭着特有音乐天赋娴熟演奏技巧,吹拉弹唱无所不精。1953年代表通州专区参加河北省文艺调演。他的三弦拉戏《刘巧儿》惟妙惟肖声音引起轰动无独有偶当时参加汇演天津代表队有个叫王殿玉的,他用的是改装三弦,把坠琴的筒子换上三弦的杆子,把筒子加粗,他演奏的曲目山东吕剧《子妹易嫁》按演出剧场效果不如沈少明先生的《刘巧儿》这可能地域有关,但这样两件乐器演奏手法、音乐表现基本一样因为声音大又洪亮,象打雷似的人们就叫它大雷。

人们自然雷琴分为两派:天津的王殿玉、北京的沈少明。在沈少明先生精彩演绎下,很多目睹观众为之倾倒,让行里人折服每当中央广播电台播放时人们都要争相转告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山东郓城艺人王殿玉(1899—1964)在坠胡基础上,加长琴杆、加大琴筒、改蒙蟒皮而成。琴杆窄而长,用红木、花梨木制,表面为指板。琴头呈铲形,左右各置一弦轴,轴表面刻有瓣纹,轴顶嵌骨饰。琴筒大而短,铜制、圆形,蟒皮蒙面,后敞口。置琴码,张两弦。琴弓较二胡弓长,所拴马尾束较宽。有大、小两种。大者全长 110厘米,张钢丝弦;小者全长90厘米,张丝弦。大雷琴定弦e、a或d、a,小雷琴定弦高八度音域均三个半八度。

雷琴的字义分解

  • 拼音 qín 部首 总笔画 12

    ["古代弦乐器,最初是五根弦,后加至七根弦(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 ~瑟。~曲。~师。~意。抚~。~棋书画。某些乐器的统称。 钢~。月~。胡~。口~。竖~。小提~。~书(曲艺的一种)。弹~。"]详细解释

  • 拼音 léi 部首 总笔画 13

    ["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 ~电。~鸣。~动。~雨。~霆。~厉风行。军事用的爆炸武器。 地~。鱼~。布~。扫~。~管。〔~池〕古水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现用于成语“不敢越~~一步”,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姓。"]详细解释

雷琴的分字组词

雷琴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