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
- 拼音
- guān dōng jūn
- 注音
- ㄍㄨㄢ ㄉㄨㄥ ㄐㄩㄣ
- 繁体
- 關東軍
关东军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关东军
指抗日战争胜利前,占据中国东北的日本侵略军。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军强占中国原被帝俄“租借”的“关东州”(指辽东半岛普兰店至皮口一线以南地区),并派驻军队。1919年在旅顺设关东军司令部。1945年8月被苏军和中国人民武装力量消灭。
引证解释
指抗 日 战争胜利前,占据 中国 东北 的 日本 侵略军。1905年 日 俄 战争后, 日 军强占 中国 原被帝 俄 “租借”的“关东州”(指 辽东半岛 普兰店 至 皮口 一线以南地区),并派驻军队。1919年在 旅顺 设关东军司令部。1945年8月被 苏 军和 中国 人民武装力量消灭。
国语辞典
关东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驻屯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军队。西元一九〇五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东北设置关东都督府陆军部,一九一九年称其驻东北军队为「关东军」。最初用以控制关东州(旅顺、大连租借地)以及南满铁路。一九三一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全境。一九四五年八月,奉日本天皇命令全军投降后,陆续遣送回日本。
网络解释
在日本陆军中,关东军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有“皇军之花”之称。极盛时,编有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共约一百二十万人。
从1943年下半年起,为挽回太平洋战场的颓势,日本大本营开始陆续从关东军抽调兵力和大批作战物资增援南方岛屿,这些“精锐之师”大部分沦为对美作战的炮灰。二战末期,关东军规模缩减至约七十万人(其中至少二十五万人都是当地临时征召的日本侨民),所属各师团均为1943年以后新成立的师团,武器更是严重缺乏,十几万人无枪可持。1945年8月,一百五十万苏联红军开始向中国东北进军,关东军被击毙八万三千人,被俘五十九万四千人。战后,余下的关东军官兵作为俘虏被苏军押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一共有六万多人死在那里。另有数百名被中共军队俘虏的关东军战俘加入解放军,参加了国共内战。
关东军的字义分解
-
东
拼音 dōng 部首 一 总笔画 5["①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如 ~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②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如 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③请客出钱的人。如 作~。④姓。"]详细解释
-
关
拼音 guān 部首 丷 总笔画 6["①闭,合拢。如 ~门。~闭。~张。~停并转( zhǎn )。②拘禁。如 ~押。~禁。③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如 ~口。~隘。~卡( qiǎ )。~塞( sài )。~津。嘉峪~。④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如 海~。~税。⑤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如 ~节。难~。年~。⑥牵连,联属。如 ~连。~联。~心。~涉。~乎。~注。~于。有~。⑦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如 ~饷。⑧姓。"]详细解释
-
军
拼音 jūn 部首 冖 总笔画 6["①武装部队。如 ~威。~服。行( 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②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③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如 劳动大~。"]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