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ù yú shū

木鱼书

拼音
mù yú shū
注音
ㄇㄨˋ ㄩˊ ㄕㄨ
繁体
木魚書

木鱼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木鱼书mù yú shū

  1. 弹词一种清代后期流行粤语区域。可分为龙舟”及“南音”两种。

引证解释

  1. 弹词的一种。 清 代中后期流行于粤语区域。可分为“龙舟”及“南音”两种。

    清•吴趼人 小说丛话》:“弹词曲本之类, 粤 人谓之‘木鱼书’。此等木鱼书虽皆附会无稽之作,要其大旨无一非陈述忠孝节义者……妇人女子习看此等书,遂暗受其教育。惜乎此等木鱼书限於方言不能远播耳!”郑振铎 中国文学史十二章:“弹词为流行于南方省的讲唱文学。在 福建 有所谓评话’的,在 广东 有所谓‘木鱼书’的,都可以归到一类里去。”
    欧阳山 《苦斗》五六:“后来,她看见天色还早,就坐在矮凳上,顺手拿起一本木鱼书来,低声唱着。”

国语辞典

木鱼书mù yú shū

  1. 一种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曲艺宝卷传入广东后,与当地民歌合流而成,早期佛教徒传唱佛教故事敲击木鱼为节拍,后说唱民间故事,唱词七字为主音乐节拍自由无起板和过门现存作品《花笺记》《背解红罗》等百余种,多为长篇

网络解释

木鱼书

中国南方弹词系统的曲种。又称摸鱼歌。流行于广东地区。起源明末,清代以后兴盛。屈大均《广东新语》曾记载演出盛况。早期木鱼歌都是随编随唱,后来才记录曲词,辗转传抄,或刻印传唱。这种抄本刻本,名为木鱼书木鱼书是木鱼歌的唱本,以粤语创作。木鱼歌是一种广东曲艺,属于弹词系统,也叫摸鱼歌,后来衍生出龙舟歌、南音。木鱼歌于明朝晚期出现广州珠江三角洲地区,于民间广泛流传原本木鱼歌是即兴表演,或根据记忆演唱,后来才发展出唱本,即木鱼书。有的木鱼书是原有曲词纪录之后传抄、刊印,也有新创曲词刊印成书后才传唱。其刊本、抄本很多,有记载可查的约有500部,四、五千卷之多。从明末到民国初年,曾刊刻出版许多木鱼歌书的书肆多达50多家,其中包括近20家标明所在地在广州。

木鱼书的字义分解

  • 拼音 shū 部首 总笔画 4

    ["成本的著作。 ~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信。 ~信。~札。~简。~函。文件。 证~。说明~。写字或写的字。 ~法。~写。~桌。~案。~画。写文章。 大~特~。罄竹难~。字体。 草~。隶~。楷~。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 说~。听~。"]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4

    ["树类植物的通称。 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求鱼。木料、木制品。 ~材。~器。~刻。~匠。~已成舟。棺材。 棺~。质朴。 ~讷(朴实迟钝)。呆笨。 ~鸡。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 麻~。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姓。"]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8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 ~虾。~虫。~网。~跃。~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雁(书信,信息)。~米乡。~尾纹。~目混珠。~质龙文(喻虚有其表)。姓。"]详细解释

木鱼书的分字组词

木鱼书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