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蟹
- 拼音
- shí xiè
- 注音
- ㄕˊ ㄒㄧㄝˋ
石蟹的意思
词语解释
石蟹
引证解释
溪蟹的俗称。产溪涧石穴中,体小壳坚。
引南朝•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至於繁化殊育,诡质怪章,则有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儔。”
宋•苏轼 《丁公默送蝤蛑》诗:“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蟹》:“生溪涧石穴中,小而壳坚赤者石蟹也。”蟹的化石。
引宋•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治平 中, 泽州 人家穿井,土中见一物,蜿蜒如龙蛇状,畏之不敢触。久之见其不动,试扑之,乃石也……盖蛇蜃所化,如石蟹之类。”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石蟹》﹝集解﹞引 马志 曰:“石蟹生 南海,云是寻常蟹尔,年月深久,水沫相着,因化成石,每遇海潮即飘出。”
网络解释
石蟹的字义分解
-
石
拼音 shídàn 部首 石 总笔画 5["①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如 ~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②指石刻。如 金~。③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如 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④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⑤姓。⑥中国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的简称。⑦中文部首。如 石部⑧在秦朝和汉朝时作为质量单位使用(亦可训读为dàn)。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为一百二十斤。汉代一斤大约有258.24克,一石大概为31千克。","◎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详细解释
-
蟹
拼音 xiè 部首 虫 总笔画 19["◎〔螃~〕节肢动物,水陆两栖。全身有甲壳,足有五对,前双足成钳状,称“螯”,横着爬。腹部分节,俗称“脐”,雄性脐呈长尖形,雌性脐呈椭圆形。简称“蟹”,如“河~”,“海~”,“~黄”,“~青”。"]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