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 tǐ

正体

拼音
zhèng tǐ
注音
ㄓㄥˋ ㄊㄧˇ
繁体
正體

正体的意思

词语解释

正体zhèng tǐ

  1. 正规字体

    standardized 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s;

  2. 楷体书法

    ronde;

  3. 字母印刷体

    block letter;

引证解释

  1. 主体本体

    墨子·大取》:“圣人疾病,不恶危难正体不动,欲人之利也,非恶人之害也。”
    孙诒让 间诂引 毕沅 曰:“言欲存其身以利人,非恶人之以危难害己。”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夫日者,众阳之宗,天光之贵,王者之象,人君之位也。夫以阴而侵阳,亏其正体是非陵上,妻乘夫,贱踰贵之变与?”
    南朝•梁 陶弘景 《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今且谈其正体,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2. 旧指承宗的嫡长子

    仪礼·丧服:“传曰:何以三年也?正体於上,又乃将所传重也。”
    胡培翚 正义:“雷氏 次宗 云,父子一体也,而长嫡独正,故曰体。”
    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正体毓德於少阳,王宰宣哲於元辅。”
    李善 注:“正体太子也。”

  3. 正统

    隋 王通 《文中子·问易》:“晋•宋 之王,近於正体,於是乎未忘中国。”

  4. 正统的体式

    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至 石渠 论艺, 白虎 通讲;聚述圣言通经论家正体也。”
    王闿运 论文体》:“赋以 荀子正体。”
    清•袁枚 《随园随笔·萧颖士不知史例》:“萧颖士 论史以春秋正体,以史记为伪体。”

  5. 正楷字。

    《法书要录》卷三引 唐•李嗣真 《书后品》:“右军 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巖廊宏敞,簪裾肃穆。”

  6. 规范汉字字形

  7. 拼音文字的印刷体。

国语辞典

正体zhèng tǐ

  1. 主体、本体。

    《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夫以阴而侵阳,亏其正体,是非下陵上,妻乘夫,贱逾贵之变与?」

  2. 文字标准字体,对别体、异体而言。

  3. 大陆地区用语:(1)​ 指规范的汉字字体。(2)​ 指拼音文字的印刷体。

网络解释

正体正体,汉语词汇。

拼音:zhèng tǐ

释义:1、主体,本体。2、旧指承宗的嫡长子。3. 犹正统。4. 正统的体式。5. 正楷字。

正体医学含义正骨名词。正骨专科称为正体。出《正体类要》卷上。明、清两代正骨科或有以正体称谓者。

正体的字义分解

  • 拼音 tǐtī 部首 总笔画 7

    ["人、动物的全身。 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身体的一部分。 四~。五~投地。事物的本身或全部。 物~。主~。群~。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 固~。液~。~积。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 ~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事物的格局、规矩。 ~系。~制。亲身经验、领悟。 ~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 xíng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谅。~贴。~恤。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己〕❶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❷亲近的,如“~~话”,亦作“梯己”。"]详细解释

  • 拼音 zhèngzhēng 部首 总笔画 5

    ["不偏斜,与“歪”相对。 ~午。~中( zhōng )。~襟危坐。合于法则的。 ~当( dāng )。~派。~楷。~规。~大光明。~言厉色。拨乱反~。合于道理的。 ~道。~确。~义。~气。恰好。 ~好。~中( zhōng )下怀。表示动作在进行中。 他~在开会。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 ~面。~本。纯,不杂。 ~色。~宗。~统。纯~。改去偏差或错误。 ~骨。~误。~音。~本清源。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 ~方形。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 ~电。大于零的,与“负”相对。 ~数( shù )。姓。","〔~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详细解释

正体的分字组词

正体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