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节
- 拼音
- máo jié
- 注音
- ㄇㄠˊ ㄐㄧㄝˊ
- 繁体
- 旄節
旄节的意思
词语解释
旄节
引证解释
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作信物。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 唐•张守节 正义:“旄节者,编毛为之,以象竹节,《汉书》云‘ 苏武 执节在 匈奴 牧羊,节毛尽落’是也。”
宋•梅尧臣 《送马仲涂司谏使北》诗:“每逆龙鳞司諫諍,又持旄节使 阴山。”
明•夏完淳 《大哀赋》:“苏属国 之旄节终留, 庾开府 之江关永弃。”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
引唐•李嘉祐 《送从弟归河朔》诗:“诸将矜旄节,何人重布衣。”
《新唐书·杨汝士传》:“开成 初,繇兵部侍郎为 东川 节度使。时 嗣復 镇 西川,乃族昆弟,对拥旄节,世荣其门。”指仙人所执紫毛或青毛之节。
引唐•王维 《送方尊师归嵩山》诗:“仙官欲往 九龙潭,旄节朱旛倚石龕。”
赵殿成 笺注:“《真誥》:‘ 老君 佩神虎之符,带流金之铃,执紫毛之节,巾金精之巾。’《紫阳真人内传》:‘ 衍门子 乘白鹿,执羽盖,杖青毛之节,侍从十餘玉女。’”
网络解释
旄节的字义分解
-
旄
拼音 máomào 部首 方 总笔画 10["◎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古同“耄”,年老。"]详细解释
-
节
拼音 jiéjiē 部首 艹 总笔画 5["①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如 竹~。~外生枝。②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如 关~。两~车厢。③段落,事项。如 ~~(一段一段地,逐步)。~目。④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如 ~气。~令。⑤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如 ~日。⑥礼度。如 礼~。⑦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如 ~奏。~拍。~律。⑧操守。如 ~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⑨省减,限制。如 ~省。~制。开源~流。⑩略去,简略。如 ~选。~录。⑪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如 符~。使~。⑫姓。","◎〔~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