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证
- 拼音
- gān zhèng
- 注音
- ㄍㄢ ㄓㄥˋ
- 繁体
- 幹證
- 近义词
- 旁证
干证的意思
词语解释
干证
引证解释
见“干证”。亦作“干証”。与讼案有关的证人。
引宋•陈襄 《州县提纲·察监繫人》:“二竞干证俱至,即须剖决。”
《宋史·刑法志二》:“﹝ 绍兴 ﹞十六年,詔:‘诸鞠狱追到干证人,无罪遣还者,每程给米一升半,钱十五文。’”元•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你看这 李阿陈 口内词因,与这状子上不同,其中必然暗昧着,老夫怎生下断,中间但得一个干证的来,可也好也。”
《负曝闲谈》第二三回:“如此説来,大老爷你倒成了这乌龟的嫡亲干証了!”
国语辞典
干证
与诉讼案有关系的证人。。
引《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县主问众干证口词,也有说打倒的,也有说推跌的」《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不想被庵里邻居牵去杀了,所以来告状,就带施牛的这个人做干证。」
近旁证
网络解释
拼音:gān zhèng
释义:诉讼双方的有关证人
干证的字义分解
-
干
拼音 gāngàn 部首 干 总笔画 3["①触犯,冒犯,冲犯。如 ~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②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如 ~禄。~仕。③关连,涉及。如 ~系。互不相~。④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如 大动~戈。⑤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如 天~。~支。⑥涯岸,水边:“河之~兮”。⑦个数。如 若~。⑧没有水分或水分少,跟“湿”相对。如 ~燥。~柴。⑨干的食品或其他东西。如 饼~。豆腐~。⑩枯竭,尽净,空虚。如 ~尽。~杯。⑪副词,空,徒然,白白地。如 ~着急。⑫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如 ~亲。⑬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对方难堪。如 我又~了他一顿。⑭〈方〉慢待;置之不理。如 把客人~在一旁。⑮〔~将( jiàng )〕古剑名。⑯姓。","①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如 树~。躯~。~线。②做。如 ~事。说~就~。③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如 ~才。~员。~练。④方言,坏、糟。如 事情要~。"]详细解释
-
证
拼音 zhèng 部首 讠 总笔画 7["①用人物、事实来表明或断定。如 ~明。保~。~实。作~。对~。论~。人~。物~。②凭据,帮助断定事理的东西。如 ~据。凭~。~书。出入~。~章。有诗为~。~券。"]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