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ōng lǐ

通理

拼音
tōng lǐ
注音
ㄊㄨㄥ ㄌㄧˇ

通理的意思

词语解释

通理tōng lǐ

  1. 通晓事理

  2. 共通道理

  3. 统理

  4. 连通纹理

引证解释

  1. 通晓事理。

    《易·坤》:“君子黄中通理。”
    三国曹操 《议复肉刑令》:“安得通理君子达於古今者,使平斯事乎?”
    《平妖传》第五回:“你儿子忒不通理,做出恁般手脚。”

  2. 共通的道理。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又论皇帝王霸豢龙之説,甚是通理。”
    南史·徐羡之传》:“臣以为法律之外,尚弘通理,母之即刑由子明法。”
    宋•曾巩 《正长各举属官诰》:“盖上下体相承,如此以周天下之务,此古今之通理也。”

  3. 犹统理。

    汉•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臣闻天生蒸民,不能自治而立王者通理之。”
    宋•王禹偁 《与冯伉书》:“今有 商於 之命,而亲友往往相唁,诚以閤下通理是郡也。”

  4. 连通的纹理。

    唐•白居易 《云居寺孤桐》诗:“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附枝中心通理。”

国语辞典

通理tōng lǐ

  1. 通达情理

    易经·坤卦·文言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
    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孔明变色曰:『子敬好不通理!』」

网络解释

通理通理,拼音:tōng lǐ

释义:1、汉语词汇。2、通理穴。3、佛学高僧名。

通理的字义分解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1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 心~。肌~。条~。事~。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 ~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科,数~化。~疗。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 ~财。~事。管~。自~。修~。总~。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 ~睬。答~。古代指狱官、法官。姓。"]详细解释

  • 拼音 tōng 部首 总笔画 10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 ~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懂得,彻底明了。 ~晓。~彻。~今博古。~情达理。传达。 ~令。~讯。~报。~告。~知。~缉。~谍。往来交接。 ~敌。~商。~邮。~融。~假( jiǎ )(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普遍、全。 ~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 ~奸。私~。"]详细解释

通理的分字组词

通理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