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
- 拼音
- yáng hé
- 注音
- ㄧㄤˊ ㄏㄜˊ
- 繁体
- 陽和
阳和的意思
词语解释
阳和
引证解释
春天的暖气。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宋•李昴英 《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
明•刘基 《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借指春天。
引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
《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
元•萨都剌 《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温暖;和暖。
引唐•陈子昂 《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我还不能自觉,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在大街上阔步。”喻指和悦的脸色。
引清•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华,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阳气。
引晋•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
唐•方干 《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
清•姚莹 《噶玛兰台异记》:“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祥和的气氛。
引唐•李白 《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唐•杨巨源 《上裴中丞》诗:“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
清•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借指佳音。
国语辞典
阳和
网络解释
拼音:yáng hé
释义:1、春天的暖气。2.借指春天。 3.温暖;和暖。4.喻指和悦的脸色。 5.阳气。6.祥和的气氛。7.借指佳音。
阳和的字义分解
-
和
拼音 héhèhuóhuòhú 部首 口 总笔画 8["①相安,谐调。如 ~美。~睦。~谐。~声。~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衷共济。②平静。如 温~。祥~。~平。~气。~悦。~煦。惠风~畅。③平息争端。如 讲~。~约。~议。~亲。④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如 二加二的~是四。⑤连带。如 ~盘托出(完全说出来)。~衣而卧。⑥连词,跟,同。如 我~老师打球。⑦介词,向,对。如 我~老师请教。⑧指日本国。如 ~服(日本式服装)。~文。大~民族。⑨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如 ~棋。~局。⑩姓。","①和谐地跟着唱。如 曲高~寡。②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如 ~诗。","◎huó ㄏㄨㄛˊ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如 ~面。~泥。","①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如 ~药。奶里~点儿糖。~弄。~稀泥。②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如 衣裳洗了三~水。","◎hú ㄏㄨˊ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详细解释
-
阳
拼音 yáng 部首 阝 总笔画 6["①明亮。②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 268A)。③指“太阳”如 ~光。~面。~历。向~。夕~。④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如 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⑤温暖。如 ~春。⑥外露的,明显的。如 ~沟。~奉阴违。⑦凸出的。如 ~文图章。⑧关于活人的。如 ~间(人世间)。~宅。~寿。⑨带正电的。如 ~极。~电。~离子。⑩男性生殖器。如 ~痿。⑪古同“佯”,假装。⑫姓。"]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