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ū dǐng

曶鼎

拼音
hū dǐng
注音
ㄏㄨ ㄉㄧㄥˇ

曶鼎的意思

词语解释

曶鼎hū dǐng

  1. 西周中期青铜器。高二尺,围四尺,深九寸,款足作牛首形。原器已亡,今仅存铭文四百零三字。记周王对曶的策命,曶与其他贵族进行奴隶交易诉讼事。见清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四。

引证解释

  1. 西周 中期青铜器。高二尺,围四尺,深九寸,款足牛首形。原器已亡,今仅存铭文四百零三字。记 周王 对 曶 的策命, 曶 与其他贵族进行奴隶交易和诉讼事。见 清•阮元 积古钟鼎彝器款识卷四。

国语辞典

曶鼎hū dǐng

  1. 西周青铜器。原器已佚,今仅存铭文拓本。记周王对曶的策命、曶和其他贵族进行的交易、诉讼等事项曶鼎铭文对研究西周社会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网络解释

曶鼎曶鼎,西周时期周恭王时代青铜器物。制鼎人名舀,故又为舀鼎。久已遗失,仅存铭文拓本,下缘残泐,大篆。该铭文茂密朴实厚重凝练,有古拙雄伟之气,是西周中叶铜器铭文中最为精美的一章。这件鼎据《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四所说,原为清朝人毕沅得之于西安,鼎高2尺,围4尺,深9寸,款足作牛首形。据推测这件鼎应当是在周原地区出土的。后来,这件鼎毁于兵火,仅有铭文拓本流连于世。该鼎铭文共24行,现存380个字。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曶鼎的字义分解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8

    ["疾速;瞬息。量词。极小的度量单位名。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手板,用以纪事,后作“笏”。古代剑名。同“昒”。通“忽”。"]详细解释

  • 拼音 dǐng 部首 总笔画 12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锅。 ~罐。~锅。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 ~彝。九~。定~。问~。~祚(国运)。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 ~峙。~足之势。大。 ~族。~臣。~力支持。正当,正在。 ~盛( shèng )。"]详细解释

曶鼎的分字组词

曶鼎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