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ă qū

法曲

拼音
fă qū
注音
ㄈㄚˇ ㄑㄩ

法曲的意思

词语解释

法曲fǎ qǔ

  1. 一种古代乐曲东晋南北朝称作法乐。因其用于佛教法会得名。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西域各族音乐,后与汉族的清商乐结合,并逐渐成为隋朝的法曲。其乐器铙钹、钟、磬、幢箫、琵琶。至唐朝又搀杂道曲发展至极阶段著名曲子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等。

引证解释

  1. 一种古代乐曲。 东晋•南北朝 称作法乐。因其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后与 汉族 的清商乐结合,并逐渐成为 隋 朝的法曲。其乐器有铙钹、钟、磬、幢箫、琵琶。至 唐 朝又搀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阶段。著名的曲子《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等。参见新唐书·礼乐十二

    唐•白居易 江南遇天宝乐叟》诗:“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 华清•随至尊。”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好凭一枕游仙梦,暗授千秋法曲音。”
    吴梅 《读吴梅村<秣陵春>乐府诗:“法曲凄凉按拍不堪流涕兴衰。”

国语辞典

法曲fǎ qǔ

  1. 佛教或道教法会时所奏的乐曲。最早见于东晋的《法显传》。原为西域各族民乐传入中国与清商乐结合,形成隋代的法曲

    《新唐书·卷二二·礼乐志十二》:「初,隋有法曲,其音清而近雅。」

  2. 唐玄宗设梨园法部,所奏乐曲,称为法曲」。

    清·汪兆镛〈忆旧游·隐林梢半角〉词:「留连,感古今问法曲南薰,遗响谁传?」

网络解释

法曲法曲法曲歌舞大曲中的一部分,也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至隋称为法曲主要特点是在它的曲调和所用乐器方面接近汉族的清乐系统比较优雅一些因此也称为清雅大曲。

法曲的字义分解

  • 拼音 qūqǔ 部首 总笔画 6

    ["弯转,与“直”相对。 弯~。~折( zhé )。~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肱而枕。~尽其妙。不公正,不合理。 ~说。~解( jiě )。委~求全。弯曲的地方。 河~。偏僻的地方。 乡~。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酵的东西。 酒~。~霉。姓。","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 ~艺。~话。歌的乐调。 ~调( diào )。~谱。异~同工。~高和( hè )寡。"]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8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处理事物的手段。 办~。设~。手~。写~。仿效。 效~。标准,规范,可仿效的。 ~式。~帖。佛家的道理。 佛~。~号。~轮。~像。~门。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 ~师。~器。~事。指“法国” ~文。~式大菜。姓。"]详细解释

法曲的分字组词

法曲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