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模糊查询,支持通配符和拼音查询, 帮助 。
亦作“劝酬”。
谓互相劝酒,敬酒。
亦作“劝酧”。谓互相劝酒,敬酒。
引《资治通鉴·梁敬帝绍泰元年》:“薛嬪 有宠於帝,久之,帝忽思其与 岳 通,无故斩首,藏之於怀,出 东山 宴饮。劝酬始合,忽探出其首,投於柈上……一座大惊。”《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坐中劝酧极至,语杂极至。”《天雨花》第二二回:“与君难诉离群恨,但和诗笺抵劝酬。”
相互劝酒。
引《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一·张载传》:「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
劝酧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uàn chóu ,是指互相劝酒、敬酒。
["①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如 ~说。~解( jiě )。~导。~教( jiào )。~谏。~慰。~戒。~进(封建社会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②勉励。如 ~勉。~学。~业。~善。"]详细解释
["①劝酒。如 ~酢。②用财物报答。如 ~劳。~谢。~金。报~。③交际往来。如 应( yìng )~。~对。~和( hè )(用诗词应答)。~唱(用诗词互相赠答)。④实现愿望。如 壮志未~。"]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