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liáoshēng

民不聊生

民不聊生的意思

折叠 展开

聊:依靠。
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例子在那些年月,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正音”,读作“liáo”,不能读作“qīng”。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民不聊生”和“生灵涂炭”;都表示“人民生活极端困苦”。但“民不聊生”偏重“人民的生活;衣食无着;活不下去”;“生灵涂炭”偏重在“人民的境遇;倍受蹂躏、残害。”

歇后语 年三十挖河 —— 民不聊生

谜语 最苦的老百姓 (谜底:民不聊生)

故事 战国末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魏国,消灭了他们24万联军,然后去进攻楚国,假意与韩魏和好。楚国贵族黄歇给秦昭王上书说:“你把韩魏弄得民不聊生,他们最恨你,你如借道韩魏进攻楚国,他们军队倒戈一击怎么办?”

民不聊生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聊生,赖以维生。“民不聊生”指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语本《战国策・秦策四》。△“生灵涂炭

【典源】

#《战国策・秦策四》[1]

楚人有黄歇者,游学博闻,襄王以为辩,故使于秦。说昭王曰:“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请言其说。……今王中道而信韩、魏之善王也,此正吴信越也。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臣恐韩、魏之卑辞虑患,而实欺大国也。此何也?王既无重世之德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矣。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百世矣。本国残,[2]坏,宗庙[3][4],首身分离,[5]骨草泽,头颅[6],相望于境;父子老弱[7]虏,相随于路;鬼神狐祥无所食,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满海内矣。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之攻楚,不亦失乎!是王攻楚之日,则恶出兵?王将藉路于仇雠之韩、魏乎!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列传》。

[2]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后以代称国家。

[3]隳:音huī,毁坏、损毁。

[4]刳腹折颐:肚子被剖开,下巴被折断,形容伤亡惨烈。刳,音,剖开。颐,下巴。

[5]暴:音,同「曝”,晒。

[6]僵仆:音jiāng pū,倒下。

[7]系:捆绑。

参考

《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列传》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重之以苛法峻刑,使天下父子不相安。

另可参考:《史记・卷七八・春申君列传》

【典故】

据《战国策・秦策四》载:战国楚顷襄王二十年,秦昭王派将军白起攻打楚国,结果楚王被迫迁都陈城,国力由盛转衰。后来秦国再次想要出兵攻打楚国,楚襄王知道这个消息后,就派春申君黄歇出使秦国,企图说服秦昭王不要攻打楚国。黄歇到秦国后,为秦昭王分析当前的情势说:“今日大王信任韩、魏对秦国是友善的,当心像当年吴王一样,因为相信越王是真心臣服,所以放心地出兵攻打齐国,没想到却在得胜回国时,越王反叛将他擒住。还有,韩、魏历经几世争战,父老兄弟死在秦人手上的不计其数,国家也因此变得残破,宗庙年久失修而损坏,将士们肚破颈断、身首异处,尸骨暴露在荒野上;老弱妇孺被捉去当俘虏,路上时常可见;鬼神没人祭拜,百姓生活困苦,骨肉分离流落四方。韩、魏没有灭亡,是秦国的一大忧患!现在大王要出兵攻打楚国,势必经过韩、魏国境,您不担心他们会叛变吗?”后来“民不聊生”这个成语,就从原文中的“百姓不聊生”演变而出,用于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书证】

  • 01.《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列传》:“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 02.《宋史・卷三八五・施师点列传》:“此策若行,上下逼迫,民不聊生。”
  • 03.《元史・卷一二五・铁哥列传》:“散财聚民,古之道也。今平滦水灾,不加赈恤,民不聊生矣!”
  • 04.《老残游记》第一回:“面上有北风吹著,身上有浪花溅著,又湿又寒,又饥又怕。看这船上的人都有民不聊生的气象。”
  • 05.《文明小史》第九回:“不料是日正值本府设局开捐,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用法】

语义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类别用在“处境艰难”的表述上。

例句

君子当道,家给人足;小人当道,民不聊生

秦始皇横征暴敛,苛虐无度,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从历史经验来看,都是当朝弄得民不聊生,人民才会起而反抗。

非洲某些地区长期干旱导致民不聊生,亟待世界各国同施援手。

杜甫〈石壕吏〉一诗写的就是乱世民不聊生的悲惨情况,今日读来,依然令人唏嘘不已。

【辨识】

同义“民不聊生”及“生灵涂炭”都有人民生活困苦的意思。

异义“民不聊生”侧重于生计的困顿;“生灵涂炭”则侧重于所处的境遇,可用于受灾或暴政统治等状况。

例句
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例句
非洲某些地区长期干旱,导致民不聊生,亟待世界各国同施援手。
我们希望最好不再有战争,以免生灵涂炭

民不聊生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The people can hardly survive.
  2. 人民が生活していけない,人民が塗炭(とたん)の苦(くる)しみに陥(おちい)る
  3. das Volk lebt in Elend und Not
  4. народ бедствует

民不聊生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不 [ bù ]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如:~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如:~,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如:他现在身体好~?

2、不 [ fǒu ]

fǒu ㄈㄡˇ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mín), 氏部,共5画

1、民 [ mín ]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如: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

指人或人群。如:居~。~族。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如:~间。~歌。~谚。~风。~情。

某族的人。如:汉~。回~。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如:农~。渔~。

非军事的。如:~品。~航。

同“苠”。

读音(shēng), 生部,共5画

1、生 [ shēng ]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如:诞~。滋~。~长。

造出。如:~产。

活的,有活力的。如:~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如:众~。丧~。卫~。

生活,维持生活的。如:~计。~意。

整个生活阶段。如:一~。平~。今~。

发出,起动。如:~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

使燃料燃烧起来。如:~火。

植物果实不成熟。如:~瓜。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如:~饭。~水。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如:~疏。~客。~字。陌~。

不熟练的。如:~手。

未经炼制的。~铁。

硬。如:态度~硬。~吞活剥。

甚,深。如:~怕。~疼。

正在学习的人。如:学~。门~。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如:儒~。医~。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如:小~。老~。武~。

词尾。如:好~休养。

姓。

读音(liáo), 耳部,共11画

1、聊 [ liáo ]

姑且,勉强,凑凑和和。如:~且(姑且)。~以自娱。~复尔尔(姑且如此)。~备一格。

依赖,寄托。如:无~。百无~赖。

略微。如:~表寸心。

闲谈。如:~天。闲~。

耳鸣。如:~啾。

姓。

民不聊生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