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oshí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拼音dào bù shí yí , yè bù bì hù

注音ㄉㄠˋ ㄅㄨˋ ㄕˊ ㄧˊ , ㄧㄝˋ ㄅㄨˋ ㄅㄧˋ ㄏㄨˋ

繁体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感情褒义成语

近义词夜不闭户 道不拾遗

反义词盗贼蜂起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

折叠 展开

遗:遗失的东西;户:门。
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西汉・戴圣《礼记・礼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社会。

例子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会势盛,地方牌赌禁绝,盗匪潜踪。有些地方真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故事 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因逃难到秦国,主张法制国家,受到秦孝王的重用,他先后制定一系列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严明,不循私情。经过一段时间,秦国社会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国力强盛。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People do not take any articles left by the wayside and doors are not bolted at night.

安居乐业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没有“户”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没有“户”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不 [ bù ]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如:~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如:~,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如:他现在身体好~?

2、不 [ fǒu ]

fǒu ㄈㄡˇ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yè), 夕部,共8画

1、夜 [ yè ]

天黑的时间,与“日”或“昼”相对。如:~晚。日日~~。~阑(夜将尽时)。~盲。~幕。~宵。~话。~袭。~行( xíng )。~战。

读音(hù), 户部,共4画

1、户 [ hù ]

一扇门,门。如:门~。窗~。~枢不蠹。夜不闭~。

人家。如:~口。~主。门~之见(亦指派别上的成见)。

会计部门称账册上有业务关系的团体或个人。如:~头。开~。

门第。如:门当~对。

姓。

读音(shíshè), 扌部,共9画

1、拾 [ shí ]

捡,从地上拿起。如:~草。~粪。~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取。俯~皆是。~人牙慧。

收,敛,整理。如:收~。~掇。

“十”的大写。

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

2、拾 [ shè ]

古同“涉”,历,经由。如:~级而上。

读音(dào), 辶部,共12画

1、道 [ dào ]

路,方向,途径。如:~路。铁~。志同~合。

指法则、规律。如:~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如:~学。传~。修~。

方法,办法,技术。如:门~。医~。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如:~观( guàn )。~士。~姑。~行( 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如:会~门。一贯~。

说,讲。如:~白。常言~。能说会~。

用语言表示情意。如:~喜。~歉。~谢。

线条。如:铅笔~儿。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量词。如:一~大河。两~门。上三~漆。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读音(yí), 辶部,共12画

1、遗 [ yí ]

丢失。如:~失。~落。

漏掉。如:~忘。~漏。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如:补~。路不拾~。

余,留。如:~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死人留下的。如:~骨。~言。~嘱。

不自觉地排泄。如:~尿。~精。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如:~传。

抛弃。如:~弃。

读音(bì), 门部,共6画

1、闭 [ bì ]

关,合。如:封~。~门。~合。~关锁国。~门思过。~月羞花。

结束,停止。如:~会。~幕。~市。

堵塞,不通。如:~气。~塞( sè )。

姓。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