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zhīgāo

置之高阁

拼音zhì zhī gāo gé

注音ㄓˋ ㄓ ㄍㄠ ㄍㄜˊ

繁体置之高閣

感情贬义成语

近义词束之高阁

置之高阁的意思

折叠 展开

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出处《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放着不用。

例子行者在凹里见师父果然做了将军,取经一事,置之高阁,心中大乱,无可奈何。明 董说《西游补》第十五回

置之高阁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犹“束之高阁”。见“束之高阁”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束之高阁”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据晋・习凿齿《汉晋春秋》载,东晋的庾翼,在军事上颇有才能,因为有他镇守武昌等地,抵御了来自北方的侵略,让东晋因此能够偏安江南。当时文人流行清谈,尽说些浮夸无据的言论,其中又以杜乂和殷浩二人最得到众人佩服,赞美之声不断,认为他们才华如此出众,应该受到重用,给予官职。一向务实的庾翼,对于这些徒逞口舌之能的文人十分厌恶,因此只要有人在他面前赞美这些人,他就会说:“像杜乂、殷浩这样的人,对待他们应该像对待用不著的东西一样,先捆起来放在阁楼上,等到天下太平了,再来考虑应该给他们什么样的官职。”后来“束之高阁”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比喻弃置不用。

【书证】

  • 01.《西游补》第一五回:“行者在山凹里,见师父果然做了将军,取经一事,置之高阁,心中大乱,无可奈何。”
  • 02.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六・练兵上》:“纵有黄帝握奇、太公阴符、孙吴心法、诸葛八阵,或置之高阁,或视为陈言。”

安居乐业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置之高阁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之 [ zhī ]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如: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读音(zhì), 罒部,共13画

1、置 [ zhì ]

放,摆,搁。如:安~。布~。~放。~身。位~。~信。~评。~疑。~辩。推心~腹。~若罔闻。~之度外。

设立,设备。如:装~。设~。

购买。如:添~。~办。~备。~买。

读音(gé), 门部,共9画

1、阁 [ gé ]

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如:楼~。滕王~。~下(对人的敬称,意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而告之;现代多用于外交场合)。

特指女子的卧房。如:闺~。出~(出嫁)。

小木头房子。如:~子。~楼。

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如:内~(简称“阁”)。组~。入~。

古同“搁”,停止。

读音(gāo), 高部,共10画

1、高 [ gāo ]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如:~峰。~空。~踞。~原。~耸。~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瞻远瞩。

高度。如:他身~一米八。

等级在上的。如:~级。~考。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如:~质量。~消费。~价。~档。~手。~能物理。

声音响亮。如:引吭~歌。

敬辞,称别人的事物。如:~见。~就。~论。~寿。~堂。~徒。

热烈、盛大。如:~昂。兴~采烈。

显贵,道德水平高。如:崇~。清~。~风亮节。~尚。~雅。~洁。

宗族中最在上之称。如:~祖。

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如:~锰酸钾。

姓。

置之高阁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