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ǎnchànxīnjīng

胆颤心惊

拼音dǎn chàn xīn jīng

注音ㄉㄢˇ ㄔㄢˋ ㄒㄧㄣ ㄐㄧㄥ

繁体膽顫心驚

感情贬义成语

近义词心惊肉跳 面无人色 魂不附体 胆战心惊

反义词满不在乎 神色不惊 镇定自若

胆颤心惊的意思

折叠 展开

颤:发抖。
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胆怯。

例子所以,每有风声,无不‘谈虎色变’,胆颤心惊。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八章

正音”,读作“chàn”,不能读作“zhàn”。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胆颤心惊”和“提心吊胆”;都有非常害怕的意思。不同在于:①“胆颤心惊”表示“十分害怕;惊慌”;“提心吊胆”有时偏重在“害怕”;有时偏重在“惊慌”;当强调“既害怕;又惊慌”的意思时;宜用“胆颤心惊”;②“胆颤心惊”和“提心吊胆”表示害怕的程度有所不同;仅指“非常害怕”时;它们可以通用;但“胆颤心惊”的语气比“提心吊胆”重。

胆颤心惊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犹“心惊胆战”。见“心惊胆战”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心惊胆战”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心惊胆战”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典源出自〈维摩诘经讲经文〉。其中有一段叙述维摩诘假称身患疾病,藉著众人来探视他时,得以教化众生。释迦世尊也派他的弟子前去探视,但是大家都因为维摩诘的辩才太了得,没有人想要代表去探视。于是世尊要弥勒菩萨去探视维摩诘,弥勒菩萨回答世尊说:“世尊,我恐怕也不能胜任。因为我曾在兜率天宫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修习到得不退转法时,维摩居士的对我的一段反论,现场的人听了后,都同时证入无生法忍的境界。当时,我觉得十分惭愧,忧虑惶恐,对自己的不足感到惊慌害怕。我与他的境界实在是差太远了,所以恐怕没有办法代表大家去探视维摩居士,希望世尊能够改派别人去。”原文的“胆战心惊”就是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后来“心惊胆战”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如《西游记》第一○回:“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

【书证】

  • 01.《通俗常言疏证・心意・胆颤心惊》引《拜月亭记剧》:“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胆颤心惊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have one's heart in one's boot

胆颤心惊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xīn), 心部,共4画

1、心 [ xīn ]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如:~包。~律。~衰。~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如:~腹。中~。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如:~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读音(jīng), 忄部,共11画

1、惊 [ jīng ]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如:~车。~群。马~车败。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如:~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震动。如:~动。~扰。~堂木。打草~蛇。

出人意料的。如:~喜。

读音(dǎn), 月部,共9画

1、胆 [ dǎn ]

人或某些动物体内器官之一,在肝脏右叶的下部。如:~囊。苦~。~固醇。肝~相照(指对人忠诚,以真心相见)。

不怕凶暴和危险的精神、勇气。如:~量。~气。壮~。~魄。~大妄为( wéi )。

装在器物内部而中空的东西。如:球~。暖瓶~。

读音(chànzhàn), 页部,共19画

1、颤 [ chàn ]

物体振动。如:~动。~抖。~音。

2、颤 [ zhàn ]

同“战”。

胆颤心惊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胆颤心惊相似的成语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