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ǎnglòutūnzhōu

网漏吞舟

拼音wǎng lòu tūn zhōu

注音ㄨㄤˇ ㄌㄡˋ ㄊㄨㄣ ㄓㄡ

繁体網漏吞舟

感情贬义成语

网漏吞舟的意思

折叠 展开

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
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明·刘若愚《自序》:“今外则网漏吞舟,内则桃僵李代。”

网漏吞舟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比喻法网疏宽到犯大罪的人都能逃脱。见“漏网之鱼”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漏网之鱼”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关于如何治民,孔子曾说:“用政令和刑罚来治理人民,人民只是苟且遵行,并无自发的知耻之心。如果用道德礼教来教导人民,人民不但能够知耻,而且能自发地改邪归正。”老子也说:“最好的治民之道,是有德于民,即使执政者不提自己的德政,人民却都有德行了。下等的治民之道,是有德于民,却不断地宣导自己的德政,深怕人民忘记,这样人民反而没有德行了。如果只依靠法令来治理人民,结果是法令越来越繁苛,窃盗罪犯反而越来越多。”太史公司马迁十分同意孔子和老子的想法,他认为法令不过是为政的工具,并非澄清吏治的根本之道。汉代初年,变严刑峻罚为宽简,法网疏阔的程度,甚至连能够吞舟的大鱼都可以逃脱,然而政治清明,没有什么作奸犯科的事情,人民的生活安定。从前的法令可以说非常严密,但是各种罪恶伪诈却纷纷出现。由此可知,治民之道在于教化,而不在于法令。后来“漏网之鱼”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于比喻侥幸逃脱法网的人,或比喻惊慌逃窜的人。

【书证】

  • 0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为察察之政?”
  • 02.明・刘若愚《酌中志・自序》:“今外则网漏吞舟,内则桃僵李代。”

网漏吞舟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of laws) too mild (to punish criminals)

网漏吞舟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tūn), 口部,共7画

1、吞 [ tūn ]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如:~吐。~咽。~噬。狼~虎咽。气~山河。忍气~声。

兼并,侵占。如:~没( mò )。~并。~蚀。~占。

读音(lòu), 氵部,共14画

1、漏 [ lòu ]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如:壶里的水~光了。~风。渗~。~泄(❶水、光等流出或透出;❷泄露)。~电(跑电)。

泄露。如:走~消息。~底(泄露内情)。透~。

脱逃或无意放过。如:疏~。遗~。挂一~万。~网之鱼。

〔~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如“铜壶滴~”(亦称“铜壶刻漏”),“~尽更深”。

中医指某些流出脓血黏液的病。如:崩~(子宫大量出血的病)。痔~。

读音(wǎng), 冂部,共6画

1、网 [ wǎng ]

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的器具。如:鱼~。~罗。~开一面(喻用宽大的态度来对待)。~漏吞舟(喻法令太宽,使坏人漏网)。

形状像网的东西。如:电~。发~。

像网一样的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如:~点。通信~。天罗地~。

用网捕捉。如:~到一条大鱼。

像网似的笼罩着。如:眼睛里~着红丝。

读音(zhōu), 舟部,共6画

1、舟 [ zhōu ]

船。如:~辑。龙~。轻~。一叶扁~。泛~。同~共济。

网漏吞舟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