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漏吞舟的意思
折叠
展开
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
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明·刘若愚《自序》:“今外则网漏吞舟,内则桃僵李代。”
网漏吞舟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比喻法网疏宽到犯大罪的人都能逃脱。见“漏网之鱼”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漏网之鱼”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关于如何治民,孔子曾说:“用政令和刑罚来治理人民,人民只是苟且遵行,并无自发的知耻之心。如果用道德礼教来教导人民,人民不但能够知耻,而且能自发地改邪归正。”老子也说:“最好的治民之道,是有德于民,即使执政者不提自己的德政,人民却都有德行了。下等的治民之道,是有德于民,却不断地宣导自己的德政,深怕人民忘记,这样人民反而没有德行了。如果只依靠法令来治理人民,结果是法令越来越繁苛,窃盗罪犯反而越来越多。”太史公司马迁十分同意孔子和老子的想法,他认为法令不过是为政的工具,并非澄清吏治的根本之道。汉代初年,变严刑峻罚为宽简,法网疏阔的程度,甚至连能够吞舟的大鱼都可以逃脱,然而政治清明,没有什么作奸犯科的事情,人民的生活安定。从前的法令可以说非常严密,但是各种罪恶伪诈却纷纷出现。由此可知,治民之道在于教化,而不在于法令。后来“漏网之鱼”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于比喻侥幸逃脱法网的人,或比喻惊慌逃窜的人。
【书证】
- 0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为察察之政?”
- 02.明・刘若愚《酌中志・自序》:“今外则网漏吞舟,内则桃僵李代。”
网漏吞舟的翻译
折叠
展开
- (of laws) too mild (to punish criminals)
安居乐业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网漏吞舟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