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énxià

巴人下里

拼音bā rén xià lǐ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下里巴人

反义词阳春白雪

巴人下里的意思

折叠 展开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通俗艺术。

例子张寅道:“晚生末学,‘巴人下里’之词只好涂饰闾里,怎敢陈于老太师山斗之下。”《平山冷燕》第十七回

巴人下里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即“下里巴人”。见“下里巴人”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下里巴人”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下里巴人”本是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通俗歌曲,相对于“阳春白雪”这些高雅的乐曲而言。在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中,记载了楚襄王和宋玉的一段对话。有一次楚襄王对宋玉说:“我听到许多有关于你的不好传言,是不是因为你的言行举止有不端正的地方呢?”宋玉擅长言论,马上就说:“请大王先宽恕我的过错,让我先讲一段故事。”楚襄王答应了,于是宋玉便说道:“有一个外地的歌者来到了郢都,在市集中唱著通俗的歌曲,一开始跟著他一起唱和的人有数千人之多;后来他改唱比较不俗的歌曲,跟著唱和的人就只剩下数百人;等到他唱起高妙、优雅的歌曲,又夹杂著许多高难度的技巧,国中能够一起唱和的人就寥寥无几了。这不是因为歌者唱得不好听,而是因为曲子愈高雅,能够跟著唱和的人也就愈少。同样的,那些批评我的人,不过是些平庸之辈,怎么能够欣赏、了解我的为人呢?”宋玉以“阳春白雪”这种高雅的曲子来比喻自己,用“下里巴人”这种通俗的歌曲来形容那些因为自身程度不够而无法了解他,进而排挤他的人,表达了自己不被世人所了解的苦闷心情。后来“下里巴人”这句成语被用来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

【书证】

  • 01.《梁书・卷四九・文学列传上・庾肩吾》:“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 02.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三・宾白部》:“自来作传奇者,止重填词,视宾白为末著。常有白雪阳春其调,而巴人下里其言者,予窃怪之。”

巴人下里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the popular literature or art

巴人下里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xià), 一部,共3画

1、下 [ xià ]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如:~层。~款。

等级低的。如:~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方面,方位。如:两~都同意。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如:~卷。~次。~限。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如:~山。~车。~马。~达。

使降落。如:~半旗。~棋。

进入。如:~海。

投送。如:~书。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如:~班。~课。

谦辞。如:在~。~官。

颁布。如:~令。

攻克。如:攻~。

卸掉。如:~货。把他的枪~了。

用,投入精力。如:~工夫。

退让。如:争执不~。

做出判断。如:~结论。

量词,指动作次数。如:打三~。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少于。如:不~二百人。

动物生产。如:鸡~蛋。

读音(rén), 人部,共2画

1、人 [ rén ]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如:~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如:丢~,文如其~。

读音(bā), 巳部,共4画

1、巴 [ bā ]

粘结着的东西。如:泥~。锅~。

粘贴,依附在别的东西上。如:饭~锅了。~结别人。

贴近。如:前不~村,后不~店。

盼,期望。如:~望。

张开。如:~着眼睛。

古国名,在今中国四川省东部。

中国四川省东部,泛指四川。如:~蜀。~山蜀水。

词尾,读轻声。如:尾~。嘴~。

大蛇。如:~蛇(传说中能吞大象的蛇)。

气压的压强单位。

压强单位。

姓。

读音(lǐ), 里部,共7画

1、里 [ lǐ ]

居住的地方。如:故~。返~(回老家)。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如:~弄( lòng )。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如:一~(等于五百米)。~程牌。

衣物的内层。如:被~。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如:~外。心~。这~。那~。

姓。

巴人下里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巴人下里相似的成语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