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nqiū

皮里春秋

拼音pí lǐ chūn qiū

注音ㄆㄧˊ ㄌㄧˇ ㄔㄨㄣ ㄑㄧㄡ

繁体皮裏春秋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皮里阳秋

皮里春秋的意思

折叠 展开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出处《晋书・褚裒传》:“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用法偏正式;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例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8回:“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故事 东晋时期,谢安经常在众人面前夸奖褚裒风度不凡,尚书吏部郎桓彝见他后也夸他名不虚传,有皮里春秋。口头上不说什么,心里是非分明很有主见。褚裒为官清廉,生活也很简朴,从不假公济私、仗势欺人。

皮里春秋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嘴里不说好坏,而心中有所褒贬。语本《晋书・卷九十三・外戚传・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为避晋简文帝母后阿春的名讳,后改为“皮里阳秋”。

皮里春秋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refrain from outspoken attack

皮里春秋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chūn), 日部,共9画

1、春 [ chūn ]

一年的第一季。如:~季(农历正月至三月)。~节。~色。~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秋(➊春季和秋季;➋指年月;➌指人的年岁,如“~~正富”;➍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➎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两性相求的欲望。如:~心。怀~。

生机。如:大地回~。

姓。

读音(pí), 皮部,共5画

1、皮 [ pí ]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如:~毛。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如:裘~。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如:封~。书~。

表面。如:地~。

薄片状的东西。如:豆腐~。

韧性大,不松脆。如:花生放~了。

不老实,淘气。如:顽~。

指橡胶。如:胶~。~球。

姓。

读音(qiū), 禾部,共9画

1、秋 [ qiū ]

一年的第三季。如:~季。~景。~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波(喻美女的眼睛)。三~(①指秋收、秋耕、秋播;②指三年)。~高气爽。

庄稼成熟的时期。如:麦~。

指一年。如:千~万代。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

姓。

读音(lǐ), 里部,共7画

1、里 [ lǐ ]

居住的地方。如:故~。返~(回老家)。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如:~弄( lòng )。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如:一~(等于五百米)。~程牌。

衣物的内层。如:被~。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如:~外。心~。这~。那~。

姓。

皮里春秋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