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cái

七步之才

拼音qī bù zhī cái

感情褒义成语

近义词文不加点 倚马可待

反义词呆头呆脑

七步之才的意思

折叠 展开

形容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比喻人才思敏捷。

例子她文思敏捷,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就被同学们称为七步之才

正音”,读作“zhī”,不能读作“zī”。

辨形”,不能写作“”。

故事 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笔隽美,深受曹操的喜欢。他的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之才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有七步成诗的才华。形容人才思敏捷。见“七步成诗”条。《初刻拍案惊奇・卷九》:“不然如何恁般来得快?真个七步之才,也不过如此。”《镜花缘・第八十六回》:“闻得老丈诗学有七步之才,想来素日篇什必多,特来求救。”

七步之才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seven-pace talent

安居乐业成语接龙

折叠 展开

七步之才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qī), 一部,共2画

1、七 [ qī ]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1、之 [ zhī ]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如: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读音(cái), 一部,共3画

1、才 [ cái ]

能力。如:~能。口~。这人很有~干。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如:干( gàn )~。奇~。奴~。蠢~。

副词。①方,始:昨天~来。现在~懂得这个道理。②仅仅:~用了两元。来了~十天。

读音(bù), 止部,共7画

1、步 [ bù ]

行走。如:~兵。~行( xíng )。徒~。信~。闲~。固~自封。望而却~。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如:~韵。~其后尘。~武前贤。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如:~伐。~测。寸~难行。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如:~骤。初~。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

同“埠”,多用于地名。

姓。

七步之才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