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ngyāncáijìn

江淹才尽

拼音jiāng yān cái jìn

注音ㄐㄧㄤ ㄧㄢ ㄘㄞˊ ㄐㄧㄣˋ

繁体江淹才盡

感情贬义成语

近义词江郎才尽 江淹梦笔

反义词一挥而就

江淹才尽的意思

折叠 展开

南朝梁江淹,少有文名,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后来常用“江淹才尽”比喻才思衰退。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用法作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例子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0回:“可见那江淹才尽,不是虚言。”

故事 南朝梁时期,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刻苦读书,文思敏捷,作品深得众人喜爱。官至光禄大夫后文章大不如以前,诗也平淡无奇。原来他去宣城游玩时,在冶亭梦中见到郭璞,郭璞向他讨还五色笔,从此就文思枯竭,才能丧尽。

江淹才尽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犹“江郎才尽”。见“江郎才尽”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江郎才尽”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江郎才尽”这句成语出自于南朝梁大诗人江淹的故事。江淹虽然从小家境贫寒,却极为好学,年少时就能写出很好的诗和文章,在文坛上享有盛名,大家都称他为“江郎”。但到了晚年的时候,江淹在文学上的表现大不如前,文笔变得平淡乏味,毫无特色。传说在他辞退宣城郡守后,有一夜在冶亭独睡时,梦见一个美男子,自称是东晋时的著名文人郭璞。他对江淹说:“我有一枝笔放在你那儿已经很多年,现在应该还给我了。”江淹伸手到怀里一探,果然找到一枝五色的彩笔,他便将这枝笔交还郭璞。从此以后,江淹便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好的诗句。当时大家便都传言“江淹才尽”,也就是说江淹的文才已经用尽了。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江郎才尽”,用来比喻文人的才思枯竭,无法再创佳句。出现“江郎才尽”的书证如清・梁章巨《浪迹丛谈・卷一・刘芙初编修》:“芙初本惊才绝艳,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尽。”

【书证】

  • 01.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齐光禄江淹》:“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源)
  • 02.《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此老下笔数千言,不由思索。三年后,也就不同了。正是江淹才尽,两句诗不曾终韵。”

江淹才尽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be at the end of one's resources

江淹才尽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jìnjǐn), 尸部,共6画

1、尽 [ jìn ]

完毕。如:用~。说不~。取之不~。

达到极端。如:~头。山穷水~。~情。自~(自杀)。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如:~心。~力。~瘁。~职。~忠。~责。人~其才。物~其用。

都,全。如:~然。~是白的。~收眼底。~释前嫌。

2、尽 [ jǐn ]

极,最。如:~底下。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如:~量( liàng )。~管。

都,全。

读音(cái), 一部,共3画

1、才 [ cái ]

能力。如:~能。口~。这人很有~干。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如:干( gàn )~。奇~。奴~。蠢~。

副词。①方,始:昨天~来。现在~懂得这个道理。②仅仅:~用了两元。来了~十天。

读音(jiāng), 氵部,共6画

1、江 [ jiāng ]

大河的通称。如:~山。~河。~天。~干( gān )(江边)。~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

特指中国长江。如:~防。~汉。~淮。~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姓。

读音(yān), 氵部,共11画

1、淹 [ yān ]

浸没( mò )如:水~。~没( mò )。~灌。

皮肤被汗液浸渍。如:胳肢窝被汗~得又痛又痒。

广。如:~博。~通。~贯(渊博而贯通)。~雅(渊博高雅)。

滞,久留。如:~留。久~。~滞。~月(滞留一月)。

江淹才尽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

江淹才尽相似的成语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