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íngfēng

平地风波

拼音píng dì fēng bō

注音ㄆㄧㄥˊ ㄉㄧˋ ㄈㄥ ㄅㄛ

繁体平地風波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风云突变 无风起浪 风波平地 平地生波

反义词风平浪静

平地风波的意思

折叠 展开

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

出处唐・刘禹锡《竹枝词》:“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

例子纣王见贾氏坠楼而死,好懊恼,平地风波,悔之不及。(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回)

平地风波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平地上起风波,比喻突然发生事故或变化。语本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之七。

【典源】

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之七(据《全唐诗・卷三六五・刘禹锡》引)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1]平地起[2]

注解

[1]等闲:无端、平白。

[2]波澜:波浪、波涛。比喻世事或人心的起伏变化。

【典故】

“平地风波”典源作“平地波澜”。“平地”,平坦的地面,此有忽然、无缘无故的意思;“风波”,比喻人事的变化。“平地风波”是用来比喻突然地起了事故或变化,这句成语出自于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之七,借瞿塘峡的艰险,来抒发对世间人情的感慨。瞿塘峡为长江三峡之一,两岸连山,水流湍急,处处可见礁石险滩,有“瞿塘天下险”之称。刘禹锡从瞿塘峡险恶的地势,联想到世间的人心,感叹瞿塘峡的艰险明显可见,而人心的凶险却是防不胜防的,犹如那看似一般的平地,却无端地掀起巨大的波澜,令人感慨。后来“平地风波”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突然发生事故或变化。

【书证】

  • 01.唐・杜荀鹤〈将过湖南经马当山庙因书三绝〉诗三首之二:“祗怕马当山下水,不知平地有风波。”
  • 02.宋・苏辙〈思归〉诗二首之一:“儿言世情恶,平地风波起。”
  • 03.《封神演义》第八回:“我老臣虽是身在林泉,心怀魏阙,岂知平地风波,生此异事,娘娘竟遭惨死,二位殿下流离涂炭。”
  • 04.《醒世姻缘传》第六一回:“毛姚两个孽星合了一处,平地风波,你就闭口深藏舌,叫你祸从天上来,好不利害哩!”
  • 05.《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只因这一番,有分教:平地风波,天女下维摩之室;空堂宴集,鸡群来皎鹤之翔。”
  • 06.清・黄遵宪〈寓章园养疴〉诗:“平地风波听受惯,频年哀乐事心违。”

【用法】

语义比喻突然发生事故或变化。

类别用在“突然生变”的表述上。

例句

他因为一句无心的话,竟引来了一场平地风波,差点就丧命。

一切本已万事俱备,谁知这时来了场平地风波,把美事给搅翻了。

结婚前的几天,她的未婚夫不知何故,突然失踪了,真是平地风波,世事难料。

他原本以为事情可圆满解决,谁知平地风波,又滋生出许多事端来,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平地风波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a sudden storm on a calm sea(asudden,unexpected event; unforeseen trouble make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 flutter the devecot)
  2. 平地に起(お)こした波らん
  3. unvorhergesehene Stǒrungen oder Zwischenfǎlle
  4. неожиданный оборт событий

平地风波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dìde), 土部,共6画

1、地 [ dì ]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如:~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如:~质。~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如:陆~。~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如:土~。田~。~政。~主。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如:~区。此~。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如:~板。~毯。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如:~点。目的~。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如:易~以处。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如:见~。境~。心~。

底子。如:质~。

2、地 [ de ]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如:慢慢~走。

读音(píng), 干部,共5画

1、平 [ píng ]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如:~地。~面。~原。

均等。如:~分。~行( xíng )。抱打不~。公~合理。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如:~列。~局。~辈。

安定、安静。如:~安。~服。

治理,镇压。如:~定。

抑止(怒气)如:他把气~了下去。

和好:“宋人及楚人~”。

一般的,普通的。如:~民。~庸。~价。~凡。

往常,一向。如:~生(a.从来;b.终身)。~素。

汉语四声之一。如:~声。~仄。

姓。

〔~假( 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

古同“评”,评议。

读音(bō), 氵部,共8画

1、波 [ bō ]

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如:~浪。~涛。~澜。~光。~纹。~荡。推~助澜。~及(影响到,牵涉到)。

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如:电~。光~。超声~。~长。~段。~速。~谱。

读音(fēngfěng), 风部,共4画

1、风 [ fēng ]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如:~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如:~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如:~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如:~传( 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如:~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如: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如:~瘫。~湿。

姓。

2、风 [ fěng ]

古同“讽”,讽刺。

平地风波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