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u

曲不离口

拼音qǔ bù lí kǒu

注音ㄑㄩˇ ㄅㄨˋ ㄌㄧˊ ㄎㄡˇ

繁体曲不離口

感情中性成语

近义词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的意思

折叠 展开

意谓曲子要天天唱,才会熟练精妙。比喻熟能生巧。

出处朱自清《论诵读》:“但是诵读总得多读熟读,才有效用;‘曲不离口’,诵读也是一样道理。”

用法作宾语、定语;常与“拳不离手”连用。

例子孙犁《后记》:“从业务上,也算是曲不离口,弦不离手吧?”

歇后语 拳不离手 —— 曲不离口

谜语(谜底:曲不离口)

曲不离口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No day without a line.
  2. Nulla dies sine linea.

曲不离口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不 [ bù ]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如:~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如:~,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如:他现在身体好~?

2、不 [ fǒu ]

fǒu ㄈㄡˇ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kǒu), 口部,共3画

1、口 [ kǒu ]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如:~腔。~才。~齿。~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如:瓶子~。

出入通过的地方。如:门~。港~。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如:古北~。喜峰~。

破裂的地方。如:~子。

读音(qūqǔ), 丨部,共6画

1、曲 [ qū ]

弯转,与“直”相对。如:弯~。~折( zhé )。~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肱而枕。~尽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如:~说。~解( jiě )。委~求全。

弯曲的地方。如:河~。

偏僻的地方。如:乡~。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酵的东西。如:酒~。~霉。

姓。

2、曲 [ qǔ ]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如:~艺。~话。

歌的乐调。如:~调( diào )。~谱。异~同工。~高和( hè )寡。

读音(lí), 亠部,共10画

1、离 [ lí ]

相距,隔开。如:距~。太阳是~地球最近的恒星。

离开,分开。如:分~。~别。~家。~散( sàn )。~职。~异。~间( jiàn )。支~破碎。

缺少。如:办好教育~不开教师。

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

古同“罹”,遭受。

古同“缡”,妇女的佩巾。

〔~~〕形容草木茂盛,如“~~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姓。

曲不离口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