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otīngshuō

道听途说

拼音dào tīng tú shuō

注音ㄉㄠˋ ㄊㄧㄥ ㄊㄨˊ ㄕㄨㄛ

繁体道聽途說

感情贬义成语

近义词小道消息 捕风捉影 齐东野语 海外奇谈

反义词有根有据 言之凿凿 言之有据

道听途说的意思

折叠 展开

道、途:路。
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例子妹子道听途说,不知是否?尚求指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

辨形”,不能写作“”;“”,不能写作“”。

歇后语 大街得信小街传 —— 道听途说

谜语 1. 马路消息 (谜底:道听途说)
2. 车上放广播 (谜底:道听途说)

故事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道听途说的详细解释

折叠 展开

【释义】

即“道听涂说”。见“道听涂说”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道听涂说”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人。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开平民教育先河。孔子是一个很严谨的学者,对学生品行的要求甚至超过他们在学问上的成就,在《论语・阳货》中,孔子曾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意思就是说,在道路上听到的话,如果没有查证就随便传扬出去,有德行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皇侃疏中对这句话加以解释:“若听之道路,道路乃即为人传说,必多谬妄。所以为有德者所弃也。亦自弃其德也。”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想要对人讲述道理,必先钻研日久,有所心得,才能对人讲述,在道路上随便听到的消息,一定很多谬误,不能轻易相信,更不能当成是真的,迳向他人转述,如果这样去做,便是自己毁弃自己的德行。后来“道听涂说”演变为成语,泛指没有经过证实、缺乏根据的话。

【书证】

  • 01.唐・柳宗元〈与刘禹锡论周易九六说书〉:“是见其道听而途说者,又何能知所谓《易》者哉!”
  • 02.《平妖传》第九回:“虽然求法的念头甚诚,还在半信半疑,恐怕那僧伴所言,道听途说,未知是真是假。”

道听途说的翻译

折叠 展开
  1. hearsay; rumour; gossip
  2. ききかじりの話,風の蕀(たよ)り
  3. rumeurs(bruits)
  4. etwas vom Hǒrensagen wissen
  5. слышать крáем уха

道听途说字义分解

折叠 展开

读音(tīng), 口部,共7画

1、听 [ tīng ]

用耳朵接受声音。如:~力。~写。~觉。聆~。洗耳恭~。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如:言~计从。

任凭,随。如:~任( rèn )。~凭。~之任之。

治理;判断。如:~讼(审理案件)。~政。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如:一~可口可乐。

读音(shuōshuìyuè), 讠部,共9画

1、说 [ shuō ]

用话来表达意思。如:~话。~明。演~。解~。

介绍。如:~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媒。

言论,主张。如:学~。著书立~。

责备。如:数~。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2、说 [ shuì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如:游~。

3、说 [ yuè ]

古同“悦”。

读音(tú), 辶部,共10画

1、途 [ tú ]

道路。如:路~。~径。旅~。长~。坦~。日暮~穷。前~。

读音(dào), 辶部,共12画

1、道 [ dào ]

路,方向,途径。如:~路。铁~。志同~合。

指法则、规律。如:~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如:~学。传~。修~。

方法,办法,技术。如:门~。医~。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如:~观( guàn )。~士。~姑。~行( 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如:会~门。一贯~。

说,讲。如:~白。常言~。能说会~。

用语言表示情意。如:~喜。~歉。~谢。

线条。如:铅笔~儿。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量词。如:一~大河。两~门。上三~漆。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道听途说成语组词

折叠 展开